摘要: 電力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,接地故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,在大地表面行成分布電位,地面上距設備水平距離0.8 m 處與沿設備外殼垂直距離1.8 m 處兩點間的電位差,稱為接觸電位差 關鍵詞: 接觸電壓 跨步電壓 計算方法
1、接觸電位差與跨步電位差
電力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,接地故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,在大地表面行成分布電位,地面上距設備水平距離0.8 m 處與沿設備外殼垂直距離1.8 m 處兩點間的電位差,稱為接觸電位差;人體接觸該兩點時所承受的電壓,稱為接觸電壓。地面上水平距離0.8 m 的兩點間的電位差,稱為跨步電位差;人體兩腳接觸該兩點時承受的電壓,稱為跨步電壓。
確定發電廠、變電所接地裝置的型式和布置時,考慮保護接地的要求,應降低接觸電位差和跨步電位差,并應符合下列要求:
(1) 在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統和6kV~35 kV低電阻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或同點兩相接地時,發電廠、變電所接地裝置的接觸電位差和跨步電位差不應超過下列數值:


式中Ut-接觸電位差,V;
Us-跨步電位差,V;
ρf-人腳站立處地表面的土壤電阻率,Ω.m;
t-接地短路(故障)電流的持續時間,s。
(2) 3kV~66 kV不接地、經消弧線圈接地和高電阻接地系統,發生單相接地故障后,當不迅速切除故障時,此時發電廠、變電所接地裝置的接觸電位差和跨步電位差不應超過下列數值:


(3) 在條件特別惡劣的場所,例如水田中,接觸電位差和跨步電位差的允許值宜適當降低。
2、接觸電位差與跨步電位差的計算
2.1 接地故障時接地裝置的電壓可按下式計算:

式中Ug-接地裝置的電壓,V;
I-計算用入地短路電流,A;
R-接地裝置(包括人工接地網及與其連接的所有其他自然接地極)的接地電阻Ω。
2.2均壓帶等間距布置時接地網(見圖1)地表面的最大接觸電位差、跨步電位差的計算。

圖1 接地網的形狀
(1) 接地網地表面的最大接觸電位差,即網孔中心對接地網接地極的最大電位差,可按下式計算:

式中Utmax-最大接觸電位差,V;
Ktmax-最大接觸電位差系數。
當接地極的埋設深度h=0.6m~0.8 m時,Ktmax可按下式計算:

式中Kd、KL、Kn、Ks-系數,對30×30 m2≤S≤500×500 m2的接地網,其系數可按下式計算:

方孔接地網
長孔接地網


式中n-均壓帶計算根數;
d-均壓帶等效直徑,m;
L1、L2-接地網的長度和寬度,m;
S-接地網總面積,m2;
(2) 接地網外的地表面最大跨步電位差可按下式計算:

式中Usmax-最大跨步電位差,V;
Ksmax-最大跨電位差系數。
正方形接地網最大跨步電位差系數可按下式計算:



而T=0.8 m,即跨步距離。
對于矩形接地網,值由下式計算:

式中 L0-接地網的外緣邊線總長度,m ;
L-水平接地極的總長度,m 。
2.3 均壓帶非等間距布置時接地網地表面的最大接觸電位差、跨步電位差的計算從略。 |